中其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中其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服务全程,贯彻始终

WARMING A CITY WITH DESIGN

医院建筑设计 | 中其参编《医养结合设施设计标准》

2024-08-14 13:31:15发布者:中其类型:中其建筑设计 中其设计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医养结合设施前期规划和设计水平,确保医养结合设施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指导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建设,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联合多家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和学术水平的单位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部针对医养结合设施规划设计的团体标准——《医养结合设施设计标准》(T/CAME45-2022)(以下简称《规范》),规定了医养结合设施的基本规定、工艺设计、选址与总平面、建筑设计和建筑设备,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医养结合设施工程项目。香港澳华医疗产业集团参与标准编写。

该标准对于指导医养结合机构科学建设,推广先进设计理念、经验、技术,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期将对医养结合设施工艺设计、选址与总平面、建筑设计和建筑设备进行相关分享。


Episode Ⅰ
基本规定

1、医养结合设施的服务能力分为三级,具体分级方式见表1。


表1 医养结合设施医疗服务能力分级


2、提供二、三级服务的医养结合设施应设置照护单元。
3、医养结合设施,其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其中医疗服务能力等级为三级的宜参照医疗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
4、医养结合设施应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针对老年人特点,宜适当放大空间尺度。
5、医养结合设施标识系统应符合老年人认知特点。
注:医养结合设施的标识设计应系统、连续、科学合理。设于显著位置,字体清晰,颜色鲜明易辨识,标识的图形符号及文字应放大、方便识别。
6、医养结合设施宜综合考虑传输物品、传输效率、传输空间以及造价经费等因素,确定是否采用智能物流传输系统并确定选型。
7、医养结合设施各专项设计宜同步设计、同期实施。同步设计及同期实施内容包括不限于室内装修、景观、标识、辐射防护、智能化、医疗气体、净化、物流、污水处理等专项设计内容。
Episode Ⅱ
工艺设计
1、工艺设计应确定运营模式、功能和规模、医疗康复设备、技术条件和参数,明确相关医疗及照料流程以及各医养功能单元之间的关系。
2、工艺设计应进行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前期设计应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需要。条件设计应与医养结合设施初步设计同步完成,并应与建筑设计的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同时应满足医养结合设施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3、医疗功能部分的工艺设计应根据医养结合设施拟提供的医疗服务能力分级,确定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和规模,以及相关医疗流程。
4、医养结合设施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按照医疗卫生要求初步清洗后打包外送进行消杀。

5、医养结合设施功能单元的划分见表2。


表2 医养结合设施功能区域及其用房组成


Episode Ⅲ
选址与总平面
一、选址
1、医养结合设施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环保评估的要求。
2、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交通方便,宜面临2条城市道路;
② 基础设施完善,公共交通便利;
③ 环境宜安静,应远离污染源;
④ 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应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二、总平面
1、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合理进行功能分区,洁污、人车、医疗与生活等流线组织清晰;
② 建筑布局合理,联系便捷,并应方便管理;
③ 应保证生活用房的环境安静;
④ 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⑤ 应对废弃物的处理作出妥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2、医养结合设施出入口不宜少于2处,主要出入口不宜开向城市主干道,污物出口宜单独设置。
3、医养结合设施主要出入口附近应具备救护车停靠条件。
4、医养结合设施医疗保健用房宜相对独立,疫情时可改造为临时医学观察区。
三、场地设计
1、医养结合设施应设置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场地条件及设施应满足老年人室外休闲、健身、娱乐等活动要求;
② 位置应保证获得日照,宜选择在向阳、避风处;
③ 地面应平整防滑、排水通畅。地面有高差时,提供一、二级服务的医养结合设施不宜设置台阶,提供三级服务的医养结合设施不应设置台阶。若设置台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无障碍通道。当有坡度时,坡度不应大于2.5%;材料选择以实用性和安全性为标准,宜选取表面均匀平整、防滑、无反光、透水性好、富于弹性的材质
④ 寒冷地区坡道的两侧应有至少100mm高的侧挡台,安全护栏应设置于较长的坡道或面向车行道的坡道前,坡道侧向出入;
⑤ 室外活动场地的布置应考虑老年人如厕方便,当设置独立卫生间时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所有厕位均应为无高差厕位。位置应保证获得日照,宜选择在向阳、避风处;
2、医养结合设施室外活动场地,应配备紧急呼救系统宜设置AED设施。

3、医养结合设施景观设计不应选取飘絮或花粉较多的植物。


Episode Ⅳ
建筑设计
一、一般规定
1、医养结合设施耐火等级及设置要求均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内相关要求。
2、医养结合设施医疗保健用房应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的要求;其他老年人用房应符合《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的要求。
3、医养结合设施中,老年人用房的全部房间,应设置通往供救护车辆停靠建筑物出入口的紧急就医通道。紧急送医通道应满足担架抬行和轮椅推行的要求,且应连续、便捷、畅通。
4、医养结合设施出入口大厅、休息厅等人员聚集场所,宜提供无障碍休息区。
5、建筑出入口处,宜设置电动感应门,便于老人轮椅出行。
6、医养结合设施宜采用无障碍出入口。
二、医疗服务用房

1、医疗保健用房依照医疗服务等级设置,应满足表1中的要求,并根据老年人无障碍出行及陪护需求,进行适度放大。


表1 医疗保健用房参数


2、中医用房,应满足表2中的要求。


表2中医用房参数


3、康复用房,应满足表3中的要求。


表3 康复用房参数


三、生活用房
1、生活单元内每间床位数不应大于3床,照料单元每间不应大于6床,床间应有为保护个人隐私进行空间分隔的措施。每个照护单元内的设计床位不宜大于40床。
2、居室内主要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05m,床边留有护理、急救操作空间,相邻床位的长边间距不应小于0.80m。照料单元内床位不应贴墙设置,与墙间距不应小于0.60m。老年人用房门窗均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及方便老年人辨识的措施。
3、老年人用房中卫生间及浴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应设置助厕、助浴设施,并应留有助浴空间;
② 照料单元内应至少设置一个公用浴槽(床)等助浴设备,并应留有助浴空间。
4、失智老年人由于其记忆逻辑能力受损,但具备较好的运动能力,居室宜采用单人间,当采用多人居室式每间不应大于4床,并必须采用分隔措施。阳台应为封闭式阳台,可开启外窗应采取防护措施。房间门应采用明显颜色或图案进行标识。失智老年人的照料单元应单独设置,每个照料单元的设计床位数不宜大于20床。
5、生活娱乐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应满足不同身体条件的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设置阅览、棋牌、书画、网络、园艺等文娱用房和适当种类的运动用房,同时宜根据设施所在地域老年人的活动偏好,设置相对应的活动用房或场所;
② 老年人生活娱乐用房附近应设置公用卫生间;
③ 老年人生活娱乐用房的设置,应避免对老年人卧室产生干扰。
6、供老年人使用的餐厅应与老年人生活区紧密联系,同时避免对老年人卧室产生干扰。餐厅应设置公共卫生间。

7、照护单元内医疗功能用房,应满足表4中的要求。


表4 照护单元内医疗功能用房参数


四、管理及辅助用房
1、入住登记室及来访接待宜设置在主要出入口附近,不应穿行内部空间,并应设置醒目标识。
2、医养结合设施建筑出入口及电梯楼梯等出入口宜设有门禁系统。总值班室宜靠近建筑主要出入口设置。
3、厨房及员工餐厅的设置应满足卫生防疫等要求,并避免噪声和气味对老年人用房的干扰。厨房设置配餐间满足老年人生活用房送餐要求。

4、职工用房应考虑工作人员休息、洗浴、更衣、就餐等需求。


Episode Ⅴ
建筑设备
一、一般规定
1、医养结合设施机电系统方案应统筹规划,各系统均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取合理的工艺及系统形式。
2、医养结合设施各类供水水质,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3、医养结合设施给水、热水用水定额,应符合GB51039、GB50015、GB50555及其他相关标准规定。
4、卫生洁具选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T 164的要求,且为防止破坏水封,洗手盆不宜设置溢水口,洗手盆和污水池不得设置盆塞。
5、照明设计应根据场所功能、视觉要求和建筑的空间特点,合理选择光源、灯具,确定适宜的照明方案,构建舒适的光环境。医疗建筑照明应符合GB 50034及JGJ 312的规定。
6、应急照明及其配电设计应符合GB50016和JGJ 312 等规定,确保重要场所停电事故情况下持续正常工作,火灾事故情况下安全疏散。
7、医养结合设施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 50116的有关规定。
8、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 51039 、JGJ 450、JGJ/T484及其他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9、医养结合设施医用气体设计,应符合GB 50751、GB 50030、YY/T 0186、YY/T 0187等现行相关规范、标准、政策及文件的要求。
10、医养结合设施医疗区域排水应符合GB 18466的有关规定。
11、医养结合设施的建筑设备应满足JGJ 450的有关规定。
二、給水排水设计
1、非传统水源有条件时应优先使用市政再生水,医疗污水不得作为中水水源。非传统水源可用于室外绿化及道路浇洒,但不宜进入建筑内,不应进入医养结合设施服务对象可触及的生活区域。
2、医养结合设施给水系统,医疗区与生活区应分别入户,医疗区应设置防回流污染措施。
3、医养结合设施生活热水系统,宜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且应设置可靠的灭菌措施。
4、医养结合设施排水系统,宜采用附近洗手盆排水给地漏存水弯水封补水。
5、公共区域直饮水末端装置可拆除或封闭。
6、医疗区内医务人员区与诊疗区空调冷凝水应分别收集,间接排入相应区域排水系统。
三、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1、供暖空调冷源与热源应根据建设地点的气候条件、能源条件和价格,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宜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
2、医养结合设施供暖室内设计温度适当提高,且应设置恒温控制措施。含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辅助供暖设施,平时保持20℃,洗浴时借助辅助供暖设施升温至25℃,保证洗浴时的室内温度。
3、卫生间、浴室、污物间、处置室等排风系统不应与其它功能房间排风系统合并使用,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小时,应设置防止回流的措施。对其排风热回收时,应采用隔绝式热回收方式。
四、电气设计
医养结合设施照明开关应选用带夜间指示灯的宽板翘板开关,安装位置应醒目,且颜色应与墙壁区分。
五、智能化设计
1、医养结合设施主要出入口宜配置带人脸识别、测温功能摄像机。
2、医养结合设施应配置人身安全监护及紧急求助设施,宜设置不活动检测器、床沿摔落传感器、照料及照护单元床位浸润传感器等智能垫监测装置。

3、医养结合设施宜配置健康管理平台,建立与医疗机构的联系。


专业始于专注。

中其建筑设计在规划、设计、建设时充分结合医院高品质医疗服务发展需求,为医疗健康事业领域提供高质量全过程咨询和设计服务,为中国建设更好的医院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