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 13:31:15发布者:中其类型:中其建筑设计 中其设计
一、室内排水系统和附件
室内排水系统除了此前提到的特殊排水,其余按照规范要求设计即可。不常做医院给排水设计的工程师通常会忽略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医院的排水管道设计要比计算值稍大,通常需要放大1号,因为医院内人员复杂,用水频率高,下水道堵塞的概率远高于其他类别的建筑,按照常规设计的排水系统会给医院带来很大的疏通和维护工作量。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用水点附近都要设置地漏,平时不形成水流的区域宜少设,洁净区内部不允许设置地漏,季节性排水的场所可设计密封式地漏,并尽量设计独立排水管道。不能采用自带水封的地漏,应采用直通式地漏加存水弯形成水封。
第三,医院科室众多,功能要求不一,很多场所是不允许排水管道穿越的,例如净化手术室、洁物库、放射科检查室、厨房加工间、电气房间以及床位上方等。这就需要协调其他专业采取调整洁具位置、降板等措施,避开敏感区域。
第四,医院的地下空间通常会安排医疗科室和一些辅助工作房间,核医学实验室也设在地下室,还有厨房、食堂等往往也设置在地下室,因此地下室的污水排水要尽可能使用密闭泵站,厨房的含油废水应单独设计污水间和隔油设备处理,否则异味很难消除(不能过度依赖通风系统)。不产生异味的废水可以考虑使用集水井。
第五,由于医院污水不允许回收利用,室内污废水通常合流排放,有特殊要求则单独设置立管,污废分流既浪费管材又导致系统过于复杂,降低排水效率。所以,在设计前要与科室人员沟通,了解清楚水质,然后再合理设计管道。
雨水排水与医疗功能没有太紧密的联系,对于屋面雨水,建筑的高层部分均采用重力排水,大面积的裙房常采用虹吸排水,下沉内院设集水井和排水泵排至室外。但是,随着绿色医院设计规范的发布和国家对建设海绵城市的倡导,医院场地应进行雨水径流量控制,具备条件的场地应对雨水进行回收再利用。综合评估场地面积、降水量、蒸发量和下渗量,计算可回收雨水总量,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设计雨水回用设施。对场地较小或降水较少的地区,配合建筑专业做场地径流控制,结合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形式控制场地内降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减少灌溉用水量。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剖面图)
二、室外排水构筑物和污水处理站
室内污废水收集后就近排入室外污水检查井。室内的特殊排水进入消毒池、中和池、降温池、衰变池、隔油池等构筑物进行处理,处理后汇入室外污水管网,其他污水进入化粪池,最终进入污水处理站。消毒池的消毒方式如果采用次氯酸钠消毒,需要考虑余氯量对污水处理工艺的影响,余氯量过高会影响生化处理工艺,应根据管线长度和余氯量确定是否设置脱氯池。化粪池的容量比一般公共建筑要大,设定的污水停留时间一般为24~36小时,可以考虑较大排水量的废水不进入化粪池,例如洗衣房、中心供应室、厨房等,以减少化粪池的数量。化粪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以减少渗漏,提高使用寿命。
污水处理站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影响因素:处理水量、排放指标、处理工艺和场地条件。 综合医院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水量按照床位数综合核定,一般是 0.8~1m3/床,并考虑远期的发展预留容量,这个数据在计算的污水量的基础上放大10~20%,综合医院实际运行污水量为0.5~0.7m3/ 床。
排放指标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或者参考环评报告的指标要求确定,原则是直接或间接排入地表水体和海域的污水执行排放标准,排入终端已建有正常运行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下水道的污水,执行预处理标准。
对于医院这种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常用的处理工艺有两种:接触氧化工艺和MBR工艺。接触氧化工艺流程为格栅→调节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接触消毒池→排放。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一般采用陶粒填料作为生物载体,曝气设备提供氧气,这样的优点是反应充分、产生的污泥量少,缺点是细小生物膜脱落会造成出水浊度稍高。
MBR是活性污泥法和膜过滤的组合工艺。生物膜系统的运行大大提高了活性污泥系统内的污泥浓度,使活性污泥浓度在6000~10000mg/L之间,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浓度2000~4000mg/L相比提高了2~4 倍,大大提高了活性污泥系统的处理能力。
(过滤网)
(MBR工作过程)
膜系统的采用将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泥水直接分离,较传统工艺节省了沉淀系统和深度过滤系统,并且节省用地、出水水质高,可以达到回用水标准,而且加药量减少了70%。但是这种工艺也存在初投资较高、运行电耗比传统工艺稍高等的缺点。MBR工艺出水浊度小,适合采用紫外线消毒。由于出水水质好,加药量小,也可采用单过硫酸氢钾消毒,使用方便,不影响环境。
(MBR平板膜应用工程实例)
三、排水技术的发展及问题
传统排水设备的成套化和自动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密闭式污水泵站、一体化隔油处理设备逐步得到普及,真空排水系统对于应对医院地下室大范围排水点、人防区域上部排水、大面 积实验室和检验科排水具有较大的优势,并且在部分医院工程中已有应用。但是由于成本、产品成熟度等方面的原因,距离在适宜场所普遍应用仍有较大距离。
相对于给水和消防,综合医院建筑排水设计是一项非常繁琐的设计内容。由于医院的建设周期长、有些项目变更频繁,导致到竣工时系统的合理性打了折扣。排水系统在医院建设中的投资占比微不足道,导致建设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为了省一点投资而更换设备和管材。但是由于其使用频率高,常常给医院带来非常大的维修量,因此有必要提高重视程度。